html模版黃相懷:善用互聯網思維看待中國政治


2014年06月05日16:53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深入推進,互聯網已重新構造瞭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互聯網思維已成為塑造人們思想意識的深層底質,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對象已普遍形成瞭互聯網思維,而我們的工作者本身的思維某種程度上說還處於“前互聯網時代”,這就難免餐廳油煙處理發生錯位和偏差。因此,要想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善於運用互聯網思維看待當今中國的政治現象和政治問題。

互聯網思維的特性和本質

簡言之,互聯網思維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方法、規則、機會、精神、價值來工作、除油煙機生活、思異味處理考、創新的思維方式。

互聯網思維是互聯網全方位滲透於人類社會各方面之後形成的一種思維特質。就其特性而言,主要包括:一是開放性。開放性是互聯網最根本的特性,整個互聯網就是建立在開放的基礎之上的。開放性理論上意味著任何人都能夠得到發佈在網絡上的信息,意味著任何個人或者組織都難以完全控制互聯網。互聯網的這種開放性無疑增強瞭網絡政治參與的透明性、公開性。二是互動性。互聯網的影響力是建立在互動、分享的基礎之上的,網絡能通過互動平臺把信息直觀地展現出來,這十分有利於網絡政治參與者互相交流政治經驗,學習政治知識,鍛煉政治技能,分享政治評價。三是直接性。在互聯網上,網絡政治參與者可以較為自由地對政治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有機會直接與黨和政府領導人進行對話和交流,直接參與網絡投票或網絡選舉活動,從而培養網絡政治參與者理性、寬容和合作的精神,積累以信任為基礎的社會資本,並使網絡政治參與者獲得豐富的直接政治經驗。四是離散性。網絡以離散的、無中心的結構模式進行運作,基本上消除瞭身份歧視,使傳統的、統一的政治控制方式難以為繼,增強瞭網絡政治的平等精神。

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是與傳統政治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思想方式。在互聯網思維下,任何政治公共物品的提供,必須經由信息的加工整理才得以被賦予價值和意義。最重要的是,政治傳播的壟斷被打破瞭,人們同時成為政治信息和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同時,互聯網思維下的政治產品和服務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人們的需求是分散的、個性化的,政治參與除瞭對政治的功能性訴求之外,也變成瞭他們顯示政治性存在、展示政治立場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樣,滿足人民群眾政治需求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把握和測試的過程,公平產品和服務的提供過程就是一個精益和迭代的過程,根據需求反饋而不斷加以改進。互聯網思維下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附帶瞭媒體屬性,因為需求和品味相關聯,也就是和人性相關聯,所以,互聯網思維下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必須追求極致性能與強大的情感訴求。這要求必須非常註重用戶體驗,人們的關註和評論決定瞭政府的聲譽,好評變成瞭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同時,互聯網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對於公共物品和服務與生俱來的“瑕疵”,也具有極大的包容性。

互聯網思維的政治影響

不管在政治認知、情感還是評價上,互聯網思維對當代中國政治都產生瞭明顯而深刻的影響:

第一,從政治認知上看,互聯網思維顛覆瞭一些傳統的觀念。人們通過網絡表達的政治訴求更容易展示其影響力,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具有更強自主選擇權力的主體,每一個政治主體都處在一個相對個人化的自主空間中,較少受到他人的監督與約束,也不必太多顧及社會環境的約束。在政治生活中,不再盲目崇拜和絕對服從,而是把自己的政治認知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吸收和甄別之上,從而形成瞭一種較為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政治態度。

第二,從政治情感上看,互聯網思維助推瞭人們對於政治的情感宣泄。由於互聯網成為各種社會心理、情緒宣泄最為直接、暢通的管道和交流平臺,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和思想情感,而非理性和消極的內容也易於通過此途徑得以傳播、放大,彌散到整個社會,導致簡單問題復廚房油煙處理雜化,一般問題政治化,局部問題全局化,國內問題國際化,既影響瞭社會穩定,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瞭主流輿論教育引導的能力和效果。

第三,從政治評價看,互聯網思維使得人們的政治評價多樣而復雜。網絡的開放性極大地降低瞭公民政治參與的門檻,使公民獲得瞭政治參與的平等機會,他們可以通過合法有序的途徑提出個人主張、反映個人意見,解決個人在政治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與此同時,這也為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意識自由表達、迅速傳播和擴大影響提供瞭便利條件,造成瞭政治評價的差異化、多樣化、復雜化。

運用互聯網思維做好政治工作

第一,內容為王:提供有價值的思想觀點。互聯網具有信息的廣容性和海量性,內容龐雜繁富,信息量大,極大地增加瞭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直接影響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同時信息傳播的無序性、裂變性,傳播手段多樣、翻新、易變,極大地改變瞭人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不斷發展變化的傳播手段和方式,增加瞭增強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技術難度。基於這種海量信息、無序傳播的特點,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僅靠“老三篇”開展工作,而必須堅持內容為王,把正確的政治立場、客觀的政治評價灌註於不斷產生的網絡政治信息之中,引導人們接受有價值的思想、有立場的觀點,徹底扭轉“馬克思主義老太太”的傳統形象。

第二,以人為本:註重感情訴求和過程體驗。互聯網以其信息的海量性和溝通的便捷性,為人的發展提供瞭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要牢牢把握這一趨勢,把鍛煉人、培養人、塑造人,使人的各種素質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頭。同時,互聯網集中展現瞭人們的各種利益、願望和訴求,要尊重人們正當的利益訴求,尊重人們多層次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理解互聯網用戶正常的情緒宣泄、個性張揚行為,承認媒體使用者之間各方面差異的合理存在。具體到政治生活來說,要鼓勵人們參與政治生活,表達政治訴求,把政治參與作為進行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徑看待。同時,註重提高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質量和水平,註重滿足他們的情感訴求,註重提高他們的參與滿足感,由此,使人們正確把握和對待政治。那種把人民群眾拒於政治大門之外,然後再跟他們“講政治”的做法,已經難以滿足形勢的要求瞭。

第三,把握規律:提高對互聯網的掌控能力。針對互聯網條件下傳播主體和信息源頭增多,傳播內容和傳播形態日益多樣化的特點,提高掌控媒體格局的能力。針對互聯網傳播交互性、參與性強的特點,研究人們對互聯網的接受教育、獲取資訊、休閑娛樂等多種需求,準確把握不同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探索平等交流、協商對話的教育引導新方法,做到親切自然,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春風化雨。針對網絡輿論與社會現實聯系日益緊密的特點,堅持做到有效引導輿論與妥善解決實際問題有機結合。需要註意的是,掌控互聯網必須註重順勢而為,不可逆流而動,群眾的政治願望、要求,匯集到互聯網中,是一股不小的輿論潮流,對此,必須在把握潮流趨勢的基礎上,善用巧勁,駕輕就熟,取得滿意效果,否則有可能適得其反。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本文系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資助、中央黨校2012年度校級青年科研項目成果)

A63EC1936892B39D
arrow
arrow

    nfnbp9de8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